•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英语系
  • 南京大学社会学英语专业课全科经验总分403分!!!
  •   梦见假牙掉了目前已拟录取。首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本科一本双非,社会工作专业。初试总分403,70,英语73,理论140,方法120。为什么选择社会学?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高考完填志愿了,高中读过弗洛姆的《爱的艺术》,里面多次提到社会学与心理学,经过简单了解打算学习社会学,但是高考一心想去长江以南,而我中意的学校没有社会学专业,只有社会工作,那个时候了解到社会工作也会学习大量的社会学课程,遂填报。

      言归正传。我是从前年十一长假过后开始复习的,之前一直在收集南大社会学的相关信息,在此也非常感谢前辈们的经验分享。从往年情况来看,南大社会学理论偏难,方法也从原来的较为容易变得难度增加。今年情况有些不同的是,理论在给分上非常的松,但是题目依旧常的灵活,不拘泥于参考书;而方法也考到了一些参考书外的内容。这告诉我们在准备南大专业课时一定不要仅限于参考书,而要着眼于对这个专业主流的理论有所熟悉。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一是公共课,二是理论,三是方法。

      关于英语的复习由于贴子非常的多,我就不详细介绍了。我当时公共课报了网课,就一上跟着网课走,我全程跟着考研的英语全程班一起学的,好处就是各个阶段该学什么,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就可以了,会提供配套的资料《酬政》、《酬英》讲义版,非讲义版,而网课的好处在于它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复习方向,但同时需要同志们有良好的耐力。

      社会学理论可分为古典、现代与后现代三个部分。从去年真题来看,南大更加注重对现代与后现代理论的考察,而且考题灵活多变,只考背记难以应对,还应该将社会学理论梳理清晰,融会贯通。我在复习时不限与上述参考书,同时也阅读了国内主流社会学理论著作与少数理论家的原著,主要如下:

      主要参考的就是以籍,当然还涉及其他书籍,只是参考较少,在此没有列出。这里首先说明一点,以籍我在阅读时并没有每一个字都去读,而是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比如侯钧生和刘少杰的书,我每一本都看的很细致,而且反复地翻看,而其他作者的书,则根据我整理笔记的需求而阅读。举个例子,当我们在梳理吉登斯的理论时,首先会阅读杨善华的那本参考书,但是通常情况下读完很难理解其理论,这时候我会我后面所列的书籍中每一本有关吉登斯的章节,而我的笔记就是融合了这些书籍后梳理出来的这个人的理论。

      这一个阶段大约从前年10月持续到去年4月。在这7个月时间中我主要做的就是阅读,每天在理论上用5-6小时。而这段时间我也就只是把4本参考书完完整整地读了4遍。在阅读的同时,我会勾画重点段落,在不懂得地方标注出来,或者把有联系的段落做上记号,同时每阅读一遍就换一种颜色的笔做笔记,最终我的4本参考书上都是花花绿绿的笔记。我自己是读书偏慢的那种,就是一句话要读到很细,不理解的时候会反复去读,所以第一遍读完4本书大约就花费了3个半月的时间,只是从后面开始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才能读得更快更熟悉。

      在这个阶段我尝试着做了《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的笔记,最后抄了一本,但是到头来才发现只是在做机械的摘抄,并没有能够形成体系,并且费时费力,最后就没有对其他几本进行摘抄。关于笔记,我主要是在第二阶段做的。

      这一阶段大约从去年5月持续到去年10月。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针对每一个理论家,穿插国内不同的主流理论书籍,将他们的理论一一进行梳理,并形成框架,同时对社会学发展脉络进行清理。这段时间每天花费在理论上的时间大约7小时或更多。也是这段时间我得以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并完善自己的笔记。当时我根据社会学古典、现代和后现代三个时期分开整理,按照理论家的人头,章节以4本参考书为准,但是内容不按照那4本书来,而是遵循一个思:即背景,理论来源,主要观点,影响。我先整理出所有理论家的大致理论并打印出来,而后通过对其他书籍的阅读,对理论进行增补,当时我每增加一个板块,就插一张纸进去,最后我的理论笔记一翻开都是各种各样的32开纸,下面有附图片。

      这一阶段刚开始是很痛苦的,但是越往后走越快活,因为每一个理论家你能梳理出来了呀,每当说道一个理论家,你可以头头是道地把他的理论讲述出来,心理当然自信满满。比如说道吉登斯,那我可能会先说吉登斯的理论始于他对古典理论的清理,而《社会学方法新规则》则是其理论的集大成者,因为在这本书中,吉登斯了功能主义、解释学、理论等流派,并在舒茨“二级构造”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他著名的“双重解释学”,而双重解释学可以说是吉登斯理论的基石,他的结构化理论正在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而结构化理论的建立又为后期的现代性分析奠定的基础。刚才我只是简单举了一个例子,这段时间的理论书里主要就是要达到对每一个理论家的理论都清晰明确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的难题,不过我专业课找了南大的社会学的学姐给我一对一的指导,主要是前期给我一个大概的复习框架,后期的复习过程中帮我答疑解惑,还有了解南大的内部信息资料,这些都很重要,特别是历年真题,很多学校都不公布的,甚至有的学校连参考书目都不公布的,专业课更要报个班了,不然怎么复习都不知道,考名校的也需要报个班,主要是竞争太激烈了,不知道内部信息怎么提高竞争力?我是报的大家推荐的考研的专业课一对一,我报的是54课时的,这是针对两门专业课的,也有36课时的针对一门专业课的,看你自己的需要。

      这一阶段大约从去年11月持续到去年12月23日上午8点30分,因为9点开考理论,我提前半小时什么都不看,去个厕所,静在考场,努力让心平静下来,将自己的所学在那3小时倾斜出来。这段时间每天在理论上花费约6小时。有了之前第二阶段的整理,这个时候就会有一本10几万字的非常适合自己的笔记了。因而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它们内化到我们的大脑中,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输出。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发现很难去,就是有些理论家的理论晦涩,难以背到脑中,并且象征性地背了2遍后发现背了后面忘记前面。这个事情苦恼了我很久,我也多次跟其他专业的同学沟通,发现刚开始大家都是这样。后来我遍一遍一遍地过每一个理论家的理论,并且每天中午吃完饭尝试着去复述,比如说道涂尔干,我自己就用4本书来他的思想。第一本是《社会学方法准则》,涂尔干在本书中提出了他的方,并确立社会学主义;第二本是《社会分工论》,这本书中涂尔干提出了社会团结及其类型,他的中心观点集体意识,并且也是这本书奠定了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基调——秩序论;第三本书是《论》,这本书是涂尔干研究的集大成,他运用自己在前提出的方法对现象进行研究,即用社会事实去解释社会事实;最后一本书是《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涂尔干为什么要研究教?因为教中有一种集体意识,它可以与越轨,社会稳定,因而这就是写作目的,具体可以展开这本书。我在每一个理论家时方法不同,有的是用书籍,有的是通过与其他理论家的关系,总之怎么记方便就可以怎么,但要你的梳理是客观的。

      印象中我大概了过了8遍时才慢慢对整个社会学理论有了一个框架,并且越往后速度越快,每一个理论家的理论也记得约清晰。到考前我把理论一共过了超过15遍,所以在考理论的过程中答题行云流水,没有一点卡壳,并且我明显感觉到思维奔腾,旁征博引的感觉,比如我记得当时简答题有一个:如何理论谱系学?我一看到这个题目,首先想到的是福柯,但是福柯的理论从哪里来?自然是尼采啊,既然是谱系学,那想必是和谱系的结合,刚好福柯的主要思想史“毛细式的学说”,而谱系学则是尼采提出的。因而我下笔时会先做一个引入,就是对福柯做简介,然后切入谱系学,说说什么是谱系学,尼采如何定义谱系学,如何运用谱系学,最后再展开讨论福柯的谱系学。我感觉答题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理论一定不会差的。

      主要是去年11月-考前。这段时间一方面是反复记忆笔记内容,另一方面就是做真题。同时把考研班学姐推荐的那本书的课后习题反复做了三遍。个人角色能够做到这几点,方法应该也会考出一个较好的分数。

      回顾自己考研的这段历程,感觉没有特别的痛苦,每天完成一点,不松懈,不放弃。我觉得我们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去奋斗,辛苦一阵子也许不会换回幸福一辈子,但是回首这段岁月我们会问心无愧。在这里为今年考研的同志们提供一些温习提示:

      1、学习要,健身少不了,学长是个健身狂,没有考研的时候天天健身房撸铁,考研前期每天下午都去,但是后来实在是觉得时间不够,就成了几天一练,再到后来成了一周一练,最后两个月成了10天一练。我觉得运动很重要,它能够很好地给我们一个缓冲,让身体从一个紧张状态下放松下来,甚至有助于效率的提升。

      2、经常跟心爱的人打电话(当然没有的话可以跟家人打电话),聊聊跟考研八辈子扯不上关系的事,比如贸易战有了转机,尼日利亚景色不错,或者计划一下旅行。学长复习时每天晚饭时都跟女朋友打电话,有啥心烦的说说就好多了,但是别打太久了。

      3、每周一定要有至少半天休息时间,我当时复习每周日下午或者周一下午休息,先去健健身,然后回来洗个澡,吹吹风,抽根烟,解解闷儿,出去找家好饭店好好酬劳自己一顿。酒足饭饱后赶紧回图书馆复习。

      4、如果复习,尽量选择在图书馆。这个不必多强调了吧,大家一起学习,效率自然不用说。还有就是手机可以看,别复习的时候没完没了看信息,这个要注意啊同志们。

      说了这么多算是把学长的经验说出来了,其实我在复试时表现很差的,但是当时也特别认真地准备复试,还为此整理了自己的作品集,论文集,但是复试的时候我都没有拿出来,回答问题也没有在老师的频道上,我记得自己走出复试场都感觉天空昏暗了,感觉自己要凉了。哎,这也提醒我们一定要再三重视复试,多阅读专业理论前沿。